您好,欢迎来到中和卓越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资管新规落地! “保本”“零风险”成过去式


1642046089570693.jpg

随着2022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过渡期(截止到2022年末)也仅剩不足一年时间。存量超7万亿元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将以《通知》发布日为基准时点,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持有至到期,但不得再新增不合规资产。

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根据监管要求,从今年开始,资管新规结束了3年的过渡期正式落地,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这种变化会对普通投资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浏览各大银行的手机App看到,原先介绍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页面都变成了净值型理财产品的介绍,很多理财产品都标识了风险级别。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在资管新规过渡期,他们就陆续清退了保本型理财产品。

银行工作人员: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以后,就都清退了。之前做的有一些还在存续中,像一些期限比较长的会终止,把本金按时间算给客户。

了解到,不少普通投资者都意识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并对名下的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

深圳市民:之前配置了一些银行方面的理财,是保本保收益的。但是去年到今年已经没有这种理财产品了,所以自己也会在配置上多选择。

据了解,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消失来源于资管新规的落地。资管新规的核心在于打破“刚性兑付”,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经过三年的过渡期,过去银行理财产品承诺的类似于“保本保息”“零风险”等都成了过去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这样的“刚性兑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代表着整个行业和金融市场潜伏的风险就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发生。

业内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新格局下,银行理财业务发生着深刻变化。不少银行专门成立了理财子公司,逐步将理财业务转移到理财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未来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它的牌照实际上和现在的一些公募基金是大致等同的,可以发行更多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可以投入到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它覆盖的客户范围实际上是更广的。

仍有一年过渡期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如今整改情况如何?调查后获悉,目前各家银行的整改进度不一,部分银行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调整,包括压缩规模、调整占比等;但仍有部分银行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面临几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向客户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保护好客户相关权益;二是如何设计替代性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减小因整改带来的客户流失;三是整改将影响相关产品的收入,如何拓展其他类型收入进行补足。

部分机构已按要求整改

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定义、发行单位、投资范围、资产久期、运作管理要求等,总体全面对标货币基金的监管要求,达到监管的一致性,阻断套利空间。

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的整改情况,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从整改进度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银行开始设置一级部门专营现金管理类产品,把现金管理业务从原固收部门剥离。除了架构隔离外,部分银行对现金理财产品的合规化改造早已从资产端和产品端开启。很多头部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新配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下降,加权平均剩余期限缩短,信用下沉情况减少。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我行推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产品投资范围上,不会涉及非标和长线投资,所以收益率和规模有一定下降。在产品预期收益方面,主要通过产品净值展示,每个交易日公布一次净值,方便投资者及时了解产品信息。”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没有新增,但仍存在部分存量产品,过去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暂未到期,只能逐步调整压缩。

在产品端方面,《通知》要求加强久期管理。据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多只最短持有期产品、短期定开产品,甚至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符合新规要求、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接棒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农银理财发行的4只市值法计价产品为例,其基准利率处于2.7%-2.75%区间。

业内专家表示,以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宣传方式和摊余成本法定价给客户较强的刚兑预期,这种投资策略让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资金端和资产端流动性严重不匹配,很容易加剧银行流动性风险。为了防止不规范产品的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资产估值核算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部分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看到,在估值方法上,银行明确表示,为了避免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从而对理财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产生稀释和不公平的结果,产品管理人于每一估值日,采用估值技术,对理财持有的估值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

部分银行整改压力仍很大

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整改需直面三大挑战。一是目前配置端整改压力较大,有大量不合规资产需要处理调整;二是投资受限导致收益率走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规模出现相应缩减;三是不具备公募基金的免税优势,在监管要求对标货币基金的前提下,整体竞争力不及货基。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在整改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转型导致收益率下降后,如何保持资金稳定、流动性平稳。要防范在过渡期结束前集中抛售资产的想象出现,否则会引发断崖效应。

去年以来,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政策频出。监管拟要求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2021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压降至40%,到2022年年底下降到30%。但从现存规模看,部分机构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很大整改压力。

2022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将有何特点?于百程表示,按照监管要求,一方面,参照新规,所投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应逐步达到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加强投资者引导服务,用固收等其他替代产品承接部分客户需求,保持流动性的稳定。

苏筱芮表示,一方面,银行机构需要依照新规调整估值方法,做好客户分类,稳定产品收益;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出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受客户青睐的替代产品。规模较大的银行机构需结合自身实际稳妥推进,在强化规范运作的同时,有序实现产品调整。

焦点文章
宣传
欢迎拨打400-0870-989更多>>